山西太原滴灌廠家 甜菜滴灌帶價格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開展的農業高效節水灌溉膜下滴灌工程讓農牧民轉變了固有的用水思維,也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模式。膜下滴灌工程在該旗山旱牧區鋪展開來,取得了經濟效益和-效益的雙贏。
為破解山旱區“水難題”提出實施膜下滴灌
該旗三分之一的耕地靠黃河水灌溉,其余97萬畝山旱區耕地則需要提取地下水。由于連年干旱和過度開采,山旱牧區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惡化,農牧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制約。破解“水難題”,成為山旱牧區發展的迫切需要。
2011年,該旗在山旱牧區開展了從機電井到灌溉終端全程封閉輸水的節水-——農業高效節水灌溉膜下滴灌工程。當年,旗里出臺政策提出分年度推進膜下滴灌工程,并按照集中連片配套面積進行不同標準的補貼。
由于對這項工程不是特別了解,一開始大多數農牧民持觀望的態度。當年,該旗膜下滴灌工程只完成了7.08萬畝,一直被譽為“全國產糧大鎮”而又飽受缺水困擾的大佘太鎮也僅實施了7000畝。該鎮南昌村黨支部-袁軍說:“村民怕不好用花了冤枉錢,又覺得每年都要更換毛管太麻煩,當時沒有幾個同意實施的。”
農牧民的擔憂并沒有影響該旗推廣農業節水工程的決心。在部分蘇木鎮開展膜下滴灌試點后,旗里派出水利技術人員一直跟蹤項目使用情況,并交流總結經驗,通過媒體報道、組織農牧民觀摩讓更多群眾看到膜下滴灌帶給農牧業的新氣象。
補貼、示范加宣傳讓膜下滴灌實現全覆蓋
“膜下滴灌就是在機電井上配套-輸水管網,一直延伸到農作物的根苗,這樣可以實現水的封閉運行,變傳統的‘澆地’為‘澆苗’。”旗水務局工程技術人員趙旭紅告訴記者:“配套后,一眼井可以保證200畝農田灌溉,莊稼需要的化肥也可以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作物的根部,提高了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利用率。”
據測算,與傳統灌溉模式相比,膜下滴灌具有節水、節電、省肥、增產等優勢。以前每畝玉米一年澆6次水的水電費需要100元,用膜下滴灌可以節省25元,畝均節水近200立方米;大田滴灌不需要平整土地,不需要修堰道或修渠,每畝可節約渠堰占地0.05~0.07畝;膜下滴灌將化肥與農藥隨水滴到作物根系土壤中,每畝每年節省肥料20斤,由于水肥到位,根據作物種類的不同,平均單產可以增加20%~30%。
蘇獨侖鎮永和村農民韓銀貴算過膜下滴灌的成本和效益。安裝膜下滴灌設備一畝成本是500元,政府補貼100元,自己出400元。一年下來,不算節省的人工,光節電、節肥可節約50元;種玉米每畝可增產400多斤,按市價是400多元。算總賬,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第二年就有效益了。
2015年,該旗將在山旱牧區實現膜下滴灌全覆蓋。膜下滴灌的大面積使用,每年可節約1億多立方水,極大地減少對地下水的開采。
山西太原滴灌廠家 甜菜滴灌帶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