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與ISO9001從體系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環境審核的方法與質量認證的方法也較為相似,實施并通過了ISO9000認證的組織在建立其環境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從形式上易符合ISO140001的要求.
環境管理體系建立的步驟及主要工作:
一、領導決策與準備
1、最高管理者決策,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2、任命環境管理者代表
3、提供資源保障:人、財、物
二、初始環境評審
1、組成評審組,包括從事環保、質量安全等工作的人員
2、獲取適用的環境法律、法規和-要求,評審住址環境行為與法律法規符合性
3、識別組織活動、產品、服務中的環境因素,評價出重要環境因素
4、評價現有有關環境的管理制度與ISO14001標準的差距
5、形成初始環境平身報告
三、體系策劃與設計
1、制訂環境方針
2、制訂目標、指標、環境管理方案
3、確定環境管理體系構架
4、確定組織機構與職責
5、策劃哪些活動需要制訂運行控制程序
四、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的編制
1、組成體系文件編制小組
2、編寫環境管理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
3、修改一到兩次,正式頒布,環境管理體系開始試運行
五、體系試運行
1、進行全員培訓
2、按照文件規定去做,目標、指標、方案的層層落實
3、對合同方、供貨方的工作,通過環境管理要求
4、日常體系運行的檢查、監督、糾正
5、根據試運行的情況對環境管理體系文件進行再修改
六、內審
1、任命內審組長,組成內審組
2、進行內審員培訓
3、制訂審核計劃、編寫檢查清單、實施內審
4、對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糾正措施,進行驗證
5、編寫審核報告,報送最高管理者
七、管理評審
1、環境管理者代表負責搜集充分的信息
2、由最高管理者評審體系的持續適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3、評審方針的適宜性、目標指標、環境管理方案完成的情況
4、指出方針、目標及-體系要素需改進的方面
5、形成管理評審報告
聯系電話15619870523楊先生(同微信)
ISO14000認證同ISO9000認證一樣,都是組織的自愿行為,組織如果希望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就必須依據ISO14001的要求,建立起完整的用文件表述的環境管理體系,通過運行及內部評審,證明這個體系是符合標準要求的、有效的,便可向有資格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提出申請,雙方如能達成協議,認證機構便會派審核員到現場審核,如能通過審核,認證機構便會組織頒布認證證書.
組織通過認證,獲得第三方認證機構頒發的證書,這就意味著組織取得了客觀證明,它向-表明本組織兌現環境承諾和對環境因素的控制能力.從而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證實,樹立起善待環境的企業形象.在綠色消費之風盛行,綠色貿易壁壘林立的形勢下,有了這張綠色通行證,對企業是很有意義的,它不僅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有時甚至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在ISO14000標準還處于草案階段,他們就根據得到的信息,做好了認證的準備工作,ISO14000標準一發布,他們便搶先通過認證,其發展速度超過了ISO9000認證.這種現象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ISO14000認證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ISO14000標準與ISO9000標準的異同(見下表):
ISO14000
ISO9000
環境方針
質量方針
組織結構和職責
職責與權限
人員環境培訓
人員質量培訓
環境信息交流
質量信息交流
環境文件控制
質量文件控制
應急準備和響應
(部分與消防安全的要求相同)
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
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
環境記錄
質量記錄
內部審核
內部審核
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
再次,兩套標準最大的區別在于面向的對象不同,ISO9000標準是對顧客承諾,ISO14000標準是對政府、-和眾多相關方(包括股東、貸款方、保險公司等等);ISO9000標準缺乏行之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而實施ISO14000標準的同時,就要接受政府、執法當局、-公眾和各相關方的監督.
最后,在體系中,兩套標準部分內容和體系的思路上有著質的不同,包括環境因素識別、重要環境因素評價與控制,適用環境法律、法規的識別、獲取、遵循狀況評價和跟蹤最新法規,環境目標指標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完成,以期達到預防污染、節能降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最終達到環境行為的持續改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