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溫室是以玻璃為透明覆蓋材料的溫室.
設計要求
基礎設計時,除滿足強度的要求外,還應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抵抗不均勻沉降的能力,與柱間支撐相連的基中農美景日光溫室
礎還應具有足夠的傳遞水平力的作用和空間穩定性.溫室底部應位于凍土層以下,采暖溫室可根據氣候和土壤情況考慮采暖對基礎凍深的影響.一般基礎底部應低于室外地面米以上,基礎頂面與室外地面的距離應大于米,以防止基礎外露和對栽培的不良影響.除特殊要求外,溫室基礎頂面與室內地面的距離宜大于米.
獨立基礎.通常利用鋼筋混凝土.
條形基礎.通常采用砌體結構(磚、石),施工也采用現場砌筑的方式進行,基礎頂部常設置一鋼筋混凝土圈梁以安裝埋件和增加基礎強度.
鋼結構主要包括:溫室承重結構和保證結構穩定性所設的支撐、連接件、堅固件等.
我國玻璃溫室鋼結構的設計主要參考荷蘭、日本和美國等國的溫室設計規范進行.但在設計中必須考慮結構強度、結構的鋼度、結構的整體性和結構的耐久性等問題.
分類:玻璃溫室一般可以分為文絡型和大屋脊型,頂部多采用鋼化玻璃,四周普通浮法玻璃或者中空玻璃,也有玻璃溫室頂部采用陽光板,四周采用玻璃等.
性能
透光性
溫室是采光建筑,因而透光率是評價溫室透光性能的一項最基本指標.透光率是指透進溫室內的光照量與室外光照量的百分比.溫室透光率受溫室透光覆蓋材料透光性能和溫室骨架陰影率的影響,而且隨著不同季節太陽輻射角度的不同,溫室的透光率也在隨時變化.溫室透光率的高低就成為作物生長和選擇種植作物品種的直接影響因素.一般,連棟塑料溫室在50%~60%,玻璃溫室的透光率在60%~70%,日光溫室可達到70%以上.
保溫性
加溫耗能是溫室冬季運行的主要障礙.提高溫室的保溫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溫室生產效益的最直接手段.溫室的保溫比是衡量溫室保溫性能的一項基本指標.溫室保溫比是指熱阻較小的溫室透光材料覆蓋面積與熱阻較大的溫室圍護結構覆蓋面積同地面積之和的比.保溫比越大,說明溫室的保溫性能越好.
耐久性
溫室建設必須要考慮其耐久性.溫室耐久性受溫室材料耐老化性能、溫室主體結構的承載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透光材料的耐久性除了自身的強度外,還表現在材料透光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衰減,而透光率的衰減程度是影響透光材料使用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一般鋼結構溫室使用壽命在15年以上.要求設計風、雪荷載用25年一遇最大荷載;竹木結構簡易溫室使用壽命5~10年,設計風、雪荷載用15年一遇最大荷載.
由于溫室運行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環境下,構件的表面防腐就成為影響溫室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鋼結構溫室,受力主體結構一般采用薄壁型鋼,自身抗腐蝕能力較差,在溫室中采用必須用熱浸鍍鋅表面防腐處理,鍍層厚度達到150~200微米以上,可保證15年的使用壽命.對于木結構或鋼筋焊接桁架結構溫室,必須保證每年作一次表面防腐處理.
類型
安全型
環境安全型溫室是一種物理植保技術、環境控制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為核心的,能夠不使用農藥或-化學品就能防治植物病蟲害,并能保障植物避免惡劣氣候和生理性障礙的封閉型植物養育設施.環境安全型溫室主要分為物理植保型溫室和環境控制型溫室兩大類.前者著重于植物全生育期病蟲害的物理防治設施配置.后者則是病蟲害、生理障礙、生長環境調控都加以控制的溫室.環境安全型溫室
1. 物理植保型溫室
物理植保型溫室主要以物理植保技術集成體系為植保設施核心設計而成,即土壤病蟲害防治設計為土壤連作障礙電處理模式、地上部分的氣傳病害防治設置為溫室電除霧防病促生系統建立的空間電場防治模式、飛翔類害蟲的防治設置為色、光雙誘電捕殺與防蟲網結合模式、紅蜘蛛等螨類為生物防治模式或稱紫蘇防螨模式.
控制型
環境控制型溫室是在物理植保型溫室的基礎上,再輔以溫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調控模式的溫室,這類溫室不僅能確保植物生長期病蟲害的無農藥化防治還能夠確保連陰天或極端惡劣氣候條件下仍能生長或保苗保秧.生長環境輔助設施包括熱風爐或土壤加溫線或濕簾、空間電場發生系統、補光燈、二氧化碳增施系統,其中,空間電場發生系統除了預防氣傳病害以外還具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調控功能,可增強植物在低光照環境中的光合作用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