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申報內容來了!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申報是指應對科技-引發的產業變革,搶占全球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突破涉及長遠發展和產業安全的關鍵技術瓶頸,構建和完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那么哪些企業符合申報認定條件呢?申報流程是怎樣的的?關于具體政策內容整理如下:
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 /
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時間
請有申報意向的企業將電子版材料于2020年8月7日前報區科技局,包括《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申請書》、《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可行性方案》及相關附件材料.初審通過后將紙質材料一式兩份裝訂成冊,于8月12日前送至科技局科技創新處.
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條件
1.市技術創新中心采取認定制,依托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在本行業位居前列的重點企業牽頭建設,由依托單位申請認定.鼓勵具有技術優勢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與具有創新發展潛力的企業聯合共建.
2. 依托單位應在合肥市內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
3. 依托單位擁有相關領域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在前沿技術研究、工程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有鮮明特色,能夠解決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具有較強的創新力和帶動力;能為技術創新活動提供持續投入,具有較強的資金自籌能力,年度研發投入強度明顯高于行業同類.
4. 依托單位擁有先進的科研基礎設施,具備一定規模的技術開發實驗場地,建設期投入不少于300萬元,研發和檢驗設備原值不少于500萬元.
5. 依托單位擁有國家級或省級高層次人才團隊,或具有行業內公認的技術創新優勢和高水平科研團隊、領軍人才,能夠廣泛聯合產學研各方、整合創新資源、形成技術創新合作網絡的顯著優勢和能力.依托單位專職研發人員不少于20人,其中,副高級職稱、博士學位及以上或具有同等水平的研發人員不少于10人.
6. 依托單位建立了適應市場化運營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科研經費財務會計核算制度、研發人員激勵約束制度、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等.
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申報流程
1. 符合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條件的申報單位填寫《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申請書》(見附件),編制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可行性方案, 提出中心的技術領域和方向、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建設模式和保障措施等, 并提供所需的附件材料,經縣(市)區科技局審核后推薦上報市科技局.市科技局對縣(市)區科技局轄區內申報單位實行總量控制、限額管理.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將根據省市戰略需求變化等情況,對標國家和省科技創新基地創建標準,成熟一個,擇優認定一個.
2.市科技局會同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等部門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審核,通過現場答辯、實地考察等方式,對技術創新中心可行性方案進行咨詢論證,提出專家論證意見,擇優確定名單.
3. 對通過咨詢論證的市技術創新中心,市科技局予以公示后報市政府審議同意后予以認定.認定的市技術創新中心統一命名為"-(領域名)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
4.經認定的市技術創新中心實行目標管理,依托單位填報《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目標任務書》(見附件),經市科技局審核同意后簽訂實施.
5.對新認定的市技術創新中心,市科技局給予資金補助,補助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縣(市)區科技局將已認定的市技術創新中心列為重點支持對象,鼓勵相關縣(市)區安排配套資金.
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可行性方案提綱
一、建設背景和意義
本領域在省、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國內外技術發展現狀與需求.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義.
二、建設單位概況
建設單位簡介.基礎條件及技術優勢和水平;研發投入情況;主要技術創新成果.主要技術負責人、人才團隊和管理人員情況.已有技術創新平臺運行情況.參與共建單位簡介及職責分工.
三、建設布局及目標任務
(一)建設布局、重點方向、發展思路及近中期目標
(二)建設任務.包括重大技術攻關;創新產品研發設計;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或性能提升;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化及應用示范;創新人才隊伍培養引進;發揮技術創新中心作用,整合技術創新資源、協同創新鏈產業鏈、引領帶動行業發展;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本領域技術創新能力有重大提升的其它特色工作等.
四、管理運行機制
(一)建設模式
(二)管理運行機制建設.包括建立董事會(理事會)、技術(專家)委員會等決策咨詢機構,中心主任遴選等;中心內部機構(單元)設置;技術創新組織管理體系;人才培養激勵機制;技術成果等知識產權管理運營;產學研協同機制;開放聯合、資源共享機制等.
五、進度安排
建設任務周期和按年月細化主要工作及目標.
六、保障措施
組織領導、資金投入、基礎建設、共建共管、風險應對等相關保障配套措施.
以上就是關于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條件與申報流程內容,需要咨詢或者申報的可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