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專業一體化設備 劉經理:185,388,69535 wei信同號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其核心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對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進及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在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已較少使用.根據污水的水量、水質和出水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費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洛陽天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集中了一批優秀的科研技術及管理專業人才,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務,并能根據用戶的用水條件,可代為制定適宜的水處理工藝及設備配套整體解決方案,特別擅長高難度廢水的處理,做到經濟實用,優質高效.
常用污水處理工藝:
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其池體狹長,故稱為氧化溝.氧化溝有多種構造型式.
氧化溝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其規模從每日幾百立方米至幾萬立方米,工藝日趨完善,其構造型式也越來越多.其主要特點是:進出水裝置簡單;污水的流態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體狹長,又類似于推流式;BOD負荷低,處理水質良好;污泥產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
設計要點: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5000mg/l;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去除BOD5時,取5~8天,當要求硝化反應時取10~30天;水力停留時間為20、24、36、48h,根據對處理水水質要求而定;BOD—SS負荷(Ns)為~/();BOD容積負荷(Nv)為~ kgBOD/();污泥回流比為50~150%;混合液在渠內的流速為~/s;溝底流速為 m/s. 但氧化溝工藝與SBR和普通活性污泥工藝比較,能耗高,且占地面積較da.
A/O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以下特點:
1、由于填料比表面積大,池內充氧條件良好,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較高,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2、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特點: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點,但又與一般生物膜法不盡相同.一是供微生物棲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廢水中,所以生物接觸氧化池又稱淹沒式濾池.二是采用機械設備向廢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濾池靠自然通風供氧,相當于在曝氣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棲附的填料,也可稱為曝氣循環型濾池或接觸曝氣池.三是池內廢水中還存在約 2~5%的懸浮狀態活性污泥,對廢水也起凈化作用.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優點.
生物接觸氧化法凈化廢水的基本原理與一般生物膜法相同,就是以生物膜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在有氧的條件下,有機物由微生物氧化分解,廢水得到凈化.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 BOD負荷與廢水的基質濃度有關,對低BOD濃度(50~300毫克/升)廢水每日每立方米的填料采用2~5千克(BOD□),廢水停留時間為~小時,氧化池內耗氧量約1~3毫克/升.由于氧化池內生物量較大,處理負荷高,可控制溶解氧量較高,一般要求氧化池出水中剩余溶解氧為2~3毫克/升.
為了節省運行費用,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前加厭氧水解調節池,將厭氧工藝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旨在利用厭氧條件下多種產酸菌的胞外酶分解水中長鏈有機物,產生有機酸、醇等,廢水中的有機物水解酸化后,可生化性得到了提高,利于發揮后續好氧工藝的生物降解性能,使整個工藝能節能運行并使出水優良.
在踐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中,近年來我國不僅大力推進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工業節能和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和節能材料等低碳經濟產業體系的發展,碳排放交易作為一種市場調節機制,也是近年來的一個工作重點:2010年,我國正式提出實行碳排放交易制度;2011年11月確認了7個試點省市;2013年6月,國內shou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2017年12月,正式印發,標志著全國統一碳排放交易市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