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上搜索扎克伯格,現在的結果已被勵志文和雞湯金句占領。對于“假雞湯”,上一代教主白巖松曾非常困擾:“我沒微博,也沒微信。比起這些假賬號,我更擔心那些信以為真的人。”
摘要:網上搜索扎克伯格,現在的結果已被勵志文和雞湯金句占領。對于“假雞湯”,上一代教主白巖松曾非常困擾:“我沒微博,也沒微信。比起這些假賬號,我更擔心那些信以為真的人。”
無意間,中企哥發現,現在網上搜索馬克·扎克伯格,出來的結果開始顯現滿滿的勵志風和雞湯風。
除了以馬克·扎克伯格為偶像和標桿,還有許多刷屏的語錄,并且群體各式各樣。
有對職業性格迷茫的,
有崇尚企業管理的,
有創業群體,
有健身群體,
還有……非主流群體,
這……真的是扎克伯格說的?這位朋友確定你唯一喜歡的就是Facebook小扎嗎?“馬·扎克伯格”是……馬云的親戚嗎?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結果還的確令人有點詫異。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其實心靈雞湯在近幾年,正逐漸成為“詭辯”的代名詞,提起“雞湯”人們往往一臉嫌棄,甚至義無反顧的向“反雞湯”“毒雞湯”靠攏。
比如,以前你可能聽說過這樣的話,“努力不一定馬上成功,但一般總有成功的那一天。時間到,花便開,只要努力就對了。”
而現在是↓
以前俗話常說,“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努力,你有什么資格不努力?”
現在是↓
以前是“要懷有一顆樂觀的心,相信美好的生活總會到來”,
現在是↓
以前常說“人丑就要多讀書”,現在是↓
以前常說,“愛笑的姑娘運氣總不會太差”,
現在是↓
以前是:“這人多不容易啊,真勵志。”
現在是↓
除了一些不知名的雞湯語錄被黑,還有被視為青年導師的“煲湯高手”們也未能幸免↓↓
人性素來容易審美疲勞,任何事物一旦看得年頭多,就想換換花樣。心靈雞湯流行這么多年,掐指一算,也該到了反雞湯年代。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看到“負能量”滿滿的“反雞湯”、“黑雞湯”段子,反而會豁然開朗。
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反雞湯”道出的是生活中的現實,看了之后,容易感同身受:“看到大家都一樣慘,我就放心了。”
另一方面原因是的確有各類“假雞湯”泛濫,一些不知來源、不痛不癢的勵志故事,被奉為精神食糧,時間久了大家也就不愿再相信。
比如,你小時候聽過的溫水煮青蛙故事,告訴你不要安于現狀,陷入安逸就會失去戒備,容易招災。
關于這個問題,真的有一個名叫霍奇森的美國動物學教授做了這個實驗,研究的是兩棲動物最高耐受溫度是多少,霍奇森以大概每分鐘1.1攝氏度的速率升溫,并觀察青蛙的表現。他發現,溫度在上升過程中,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如果容器沒有加蓋,且開口大小合適的話,青蛙還是會堅定不移的跳出來。
沒想到……青蛙竟然被污蔑為智障這么多年。
當然有人說加熱速度的問題,不過如果加熱速度過快的話,溫度迅速上升,肌膚組織被燙傷是任誰也不會跳出來了。
你可能還聽說過老鷹教小鷹學飛的故事,小鷹猶猶豫豫不肯飛出巢,老鷹把小鷹的翅膀折斷從懸崖上推下去,小鷹學會了飛。編段子的人說的不痛不癢,乍看是一個充滿血淚的故事,實際上其中的邏輯混亂不堪,翅膀斷了哪里還能飛起來?
還有的故事正著能說,反著也能說。
比如:幾個年輕人去公司求職,面試完之后,老板聲稱有事暫時離開,并囑咐大家,公司里有一扇門千萬不要去推。老板離開后,大家都小心翼翼,離那扇門遠遠的。只有一個年輕人推開了門,結果看到一張字條:你被錄取了。由此我們可以總結一個道理:人要敢于嘗試,不拘泥于權威和條條框框。
但這個故事也有一個相反的結局:只有一個年輕人推開了門,最后他被開除了,因為老板的意思只是想說,“那是公司重地,閑人免進”,年輕人被以“不服從管理”為由被開除。聽起來好像有點狗血,但誰說現實生活中不會成立呢?
甚至有些經典俚語,也是自帶矛盾性和誤導性:既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有“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既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也有“百無一用是書生”,正著說反著說都成立。
還有一種東西叫經典語錄整理,而實際上名人說過的話多得數不清,分不清其中的真假。這個問題是一百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馬克吐溫就曾調侃過:如果一句名言拿不準是誰說的,那就是馬克吐溫說的。
白巖松就曾因被大量山寨雞湯語錄冠名,網友稱其為“雞湯界背鍋王”。
近幾年,網絡上充斥著許多署名為白巖松的雞湯文章和語錄,很多人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今年兩會期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白巖松曾提及此事:“最初的時候,以我名字發微博微信的有兩類。一類是非常憤青的批判,還有一類是文青的心靈雞湯。曾經有部門通過我們臺來質問是不是我說的,第一次找來我很禮貌地說,真不是我開的。后來又有其他部門找過來,這次我讓他們直接報警。”
對這些“假雞湯”,白巖松非常擔憂,他表示,“我既沒有微博,也沒有微信。這些假的賬號最初是困擾我的,但是我更怕困擾的是那些信以為真的人。 ”
誠然,說了這么多,你應該也可以看出來了,雖然很多人在反雞湯,但這些年來,雞湯語錄沒有停止流傳過,這也說明了心靈雞湯仍然是被需要的。
回到開頭來看,正是對雞湯的渴求,讓大家找到了類似扎克伯格這樣的青年偶像,首先看人們為什么會喜歡扎克伯格?
年輕有為
1984年,扎克伯格出生于紐約,2002年進入哈佛大學后,于二年級開發了CourseMatch程序,是一個依據其他學生選課邏輯而讓用戶參考選課的程序,在學校被稱為“程序神人”(a programming prodigy);隨后開發了Facemash的程序,讓學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選擇最佳外貌的人,這也是Facebook的前身。
有才又有顏
2004年,他在哈佛的大學宿舍創辦Facebook。短短幾年,成為風靡全球的社交網站,連美國前總統和英國女王都在用。2017年《胡潤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馬克扎克伯格以身價4000億元人民幣排在第五名。
寵妻
在哈佛大學的一個派對上,扎克伯格跟妻子普莉希拉相識,為了追求妻子還苦學一年中文,兩人相戀后扎克伯格還在臉書上高調秀過恩愛:“普莉希拉這周搬過來了,現在我們每樣東西都變成兩套。所以如果你需要任何多余的家用電器等,請在我將它們處理掉之前趕快取走。”2012年5月20日,在這個浪漫的日子里,扎克伯格迎娶了妻子普莉希拉,并在婚后育有一女。
寵女
女兒出生后,小扎與妻子一起承諾:將持有的Facebook99%股份450億美元用于慈善事業,創建“陳-扎克伯格基金會”,用于創造一個沒有病毒、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平等及個性化教育的世界。前不久,扎克伯格公布一條喜訊:2017年喜迎二寶。扎克伯格說他希望二胎還是女兒,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老婆太優秀了。
這明顯是傳說中的人生贏家,自帶雞湯屬性,人們對他的喜歡大概也是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
顯然,明知成功學不可復制,明知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所有的雞湯,但人類的精神世界在任何時候依然需要精神領袖,需要被鼓舞和振奮。
但雞湯的正確打開方式是要選對雞湯。
單純的一句話、一個小故事只不過是撓癢癢,而一些優秀的企業家們的確用他們的真實經歷影響著許多年輕人。他們堅持創業十年、幾十年,不管經歷多大的苦難依然選擇堅持不放棄的企業家精神和寶貴經驗,才是真正能為我們鋪路和清障的正能量。
你對心靈雞湯的看法是什么?你曾經被哪位企業家的哪句話深刻影響過?寫在評論區告訴中企哥吧。
微信掃碼關注 億華聯眾 公眾號